妈妈手写的报告

妈妈笔下的爱

前几天的下午,一段回忆突然涌上心头,让我想起了几个月前在诊所遇到的父母亲和和他们的孩子。

我用诊所手机给她发了一条短信:“XX妈咪,下午好,教育部有消息了吗?”

XX妈咪迅速回复:“Dr. Annie 下午好,刚刚收到教育局电话,批准了,刚拿信回来,要通知你, 你就信息我了。真的谢谢你。”

心里不禁感叹:“太不可思议了,竟然这么巧合!难道第六感是真的?”

回溯四个月前,诊所手机收到了这位母亲的第一条信息。

“Dr. Annie,你好,我想和你预约时间做个评估。我孩子今年六岁了,他有语言障碍,感统失调和好动。想让你给我们些意见,谢谢。”

诊所助理按例先发给这位母亲一份问卷。通常,在收到父母填好的问卷后,我们才会安排具体的预约日期和时间。

阅读完问卷后,我才发现这家人来自另一个州,心里沉甸甸的。

面对这样远道而来的家庭,我不禁感到一些压力。

我开始思考,他们是否值得长途跋涉来看我?

我是否能真正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

接着,诊所手机再次收到了母亲的信息。

“你好,请问Dr. Annie是儿童发展专科医生吗?”

“如果来给Dr. Annie做个评估后,想医生帮忙写延迟上一年级小学的信,教育局能接受吗?是不是要儿童发展专科的信才有效,不知你们知道吗?谢谢。”

妈妈显然充满疑惑,于是我决定通过Zoom Meeting来解答她的疑虑,同时也探讨一下我是否可以帮助这个家庭。

在Zoom Meeting上,孩子的爸爸也在场。

我解释道:“爸爸妈妈,需要澄清一下,我不是儿童发展专科医生。 我是一名儿科医生, 对儿童发展和自闭症有特殊兴趣,有参与过一些相关培训并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在马来西亚,要成为小儿发展专科医生,儿科医生需要额外深造三年,并符合政府规定的一些条件。”

“如果爸爸妈妈有兴趣预约儿童发展专科医生,可以在NSR网页上找到马来西亚儿童发展专科医生的资料。我们会把网页信息发给您。”

“至于教育部接受的信,政府或私人的普通儿科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写的信都是可以的,包括OKU申请表格。”

母亲回应:“好的,儿童发展专科医生好像要等几年,儿科医生能写就没问题了,谢谢。”

我补充:“不过我需要先评估一下孩子的状况,才能判断是否适合申请延迟进入一年级。我们下一个空档应该是九月,不过如果有其他家长取消预约,我们会通知您。”

母亲表示理解:“好的,明白。如果八月份有空档,请联系我,谢谢。”

澄清父母亲的期望后,我才较安心地安排了他们的预约。

当天,父母和孩子准时出席了预约。母亲递给我一份职能治疗师的报告,随后递上她亲笔写的孩子发展报告。

我感到震撼, 因为我发给父母亲的问卷….不短。而这位妈妈,还花费心机额外手写一份报告来补充。

读着她的字迹,我的心异常的澎湃。每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描绘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和付出。那张报告握在手里,是有温度的。

这时候, 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母亲虽然只有中三的教育程度,她对四个孩子抚养教育的付出和细心,非笔墨可形容。顿时,我又回到现实, 才记起我已经是根草了。

回到这个男孩,虽然这些年来没有官方的医生诊断,父母早在两年前就启动了语言治疗、职能治疗和早期干预计划。

在进行评估后,孩子符合社交沟通障碍 ( Social Communication Disorder)的诊断。

虽然孩子在治疗后有了一些进步,但在沟通、社交和学术技能方面仍有显著的缓慢,还没掌握基本技能进入明年小学一年级的课程。

我感到宽慰的是,父母已成功申请到有特殊班级(PPKI)的小学。

“延迟一年, 如果真的没进步, 至少已经试了。(孩子起步较慢) 延迟一年就读, 孩子有足够时间继续在幼儿园/EIP学习”。。。母亲的报告写着。

评估完成后,我支持他们延迟进入小一的决定。

父母亲显然对孩子的教育方向已经做了深入的考量。

过后,准备了一封信支持父母亲延迟进入小一的申请呈交给该洲的教育部。

当父母亲面对特儿入学困难决策的十字路口,我能够帮助他们一同为孩子的未来铺路,感到无比荣幸。

在社交媒体刊登母亲手写的报告前, 我先征求了她的同意。

妈咪回复: “Dr Annie, 我的字体写的不好看, 别见怪, 可以的。”

我只想和妈咪说: “ It doesn’t matter, it doesn’t matter at all 。”

因为这是孩子最完美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