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0.wp.com/www.drannieliau.com/wp-content/uploads/2023/10/%E5%85%AD%E4%BA%B2%E5%8E%9F%E5%88%99-%E4%B9%9D%E4%B8%8D%E8%AE%A4%E5%8E%9F%E5%88%99--1024x576.png?resize=1000%2C563&ssl=1)
穿越迷宫
当孩子需要特殊治疗或教育时,父母往往面对着繁多的选择和信息而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
父母都希望能够尽快找到适合的治疗中心,帮助孩子复健。
然而,市面上的治疗中心五花八门,如何分辨优劣,避免踏坑,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治疗中心呢?
六亲九不认三比较
我把重点简化成“六亲九不认三比较 ”口诀,为大家提供一个筛选的方向。
六亲:选择治疗中心的六大原则
在选择治疗中心或模式时,父母要做到六亲,也就是亲眼看、亲耳听、亲口问、亲临现场、亲身体验、亲力亲为。
1. 亲眼看
亲自到治疗中心参观,观察其设施、环境和治疗模式是否适合孩子。
2. 亲耳听
听取专家或其他父母对该中心的评价和建议,确保中心执行有科学认证和有效的治疗。
不过也不要盲目听信他人(尤其是非专业人士)的推荐。
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适合别人的治疗中心,不一定适合自己孩子。
3. 亲口问
与中心负责人或治疗师询问以下,看看是否符合你的家庭和孩子的需求:
服务内容:
您能描述一下您提供的服务和治疗方法吗?
您的中心提供的治疗是基于中心的,还是也提供上门治疗?
资质与经验:
您和您的团队都有哪些资格证书?
您在这个领域有多少年的经验?
*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链接来查询马来西亚各专业机构注册的干预专家(包括言语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和临床心理学家)的详细信息。但请注意,截止到本文写作时,这些专家的注册并非强制性的 *
语言治疗师 (Speech Therapist/ Speech and Language Pathologist):
https://mash.org.my/directories/
职能治疗师 (Occupational Therapist):
https://ot-malaysia.my/?page_id=84
临床心理学家( Clinical Psychologist):
https://www.mscp.my/clinical-psychologist-registry
个性化方案:
您是否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如果是,您是如何制定的?
反馈与沟通:
您多久与家长沟通一次?
您如何提供关于孩子进展的反馈?
治疗时长和频率:
通常,每次治疗的时长是多久?
每周需要几次?
费用问题:
您的费用结构是怎样的?
是否接受医疗保险支付?
治疗效果:
您能提供过去的病例或成功案例吗?
或者,有没有家长我可以联系,以了解他们的经验?
家长参与:
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是什么?
您鼓励家长参与吗?
中心设施与环境:
可否参观一下中心,了解治疗环境,过程和设施?
取消与更改:
如果需要更改或取消预约,您的政策是怎样的?
后续支持:
您是否提供治疗后跟进服务或支持?
试课( trial class)
可以安排让孩子试课( trial class)吗? 收费多少呢?
4. 亲临现场
亲自驾车前往治疗中心,评估路程的距离和所需的时间是否适宜。
这样的实地考察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了解有许多父母愿意长途跋涉地将他们的孩子送到干预中心进行治疗。
但是,父母需要衡量做出这样决定的利弊。
经常长途跋涉的时间和努力是否值得呢?当然需要看各种因素而定。
我认为,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是参加家长培训以进行家庭干预。但这需要家长和家庭的奉献,并且可能不适合所有家庭。
5. 亲身体验
可以的话, 在承诺接受任何治疗之前,先参加一次(或更多)的付费试课。
一些中心可能会提供免费试课。
让孩子尝试试课( trial class) ,亲身感受其工作氛围和与孩子互动的方式,看看是否适合他/她。
亲力亲为
父母不要过度依赖治疗师。
治疗师只是孩子康复路上的助手。
孩子主要的治疗师,是父母和家人!
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治疗,与治疗师保持良好沟通,参与孩子的治疗进程,确保治疗方案的执行。
在确保孩子将所学技能应用到不同情境中,家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九不认:警惕这九个“陷阱”
1. 不明确/模棱两可的答案
当你询问治疗师的资格或治疗模式是否有科学根据时,得到的答案不明确, 应提高警惕。
2. 不让观看治疗
如果中心不允许父母观看治疗过程,可能隐藏了一些问题。
3. 不执行家长培训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有效的治疗应该涵盖家长的参与和培训,以在家中延续治疗。
如果中心不执行父母训练或不鼓励父母参与治疗,这是不基于科学证据的治疗。
4. 不当的保证和预测
提供过于乐观的承诺,如;
“保证在x个月后孩子会xxx”。
“孩子能够完全康复”
“孩子会变得正常”
“特殊需求的孩子可以变得像正常孩子一样”
重要的是要明白,对于特殊需求的孩子,例如自闭症患者,适当的治疗可以改善他们的状况,但不会完全康复他们。
父母要学会辨别真伪,不要轻信宣传和“花言巧语”。
5. 不个性化的方案
没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或教育方案。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治疗或教育方案也应该如此。
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可能不适合所有孩子。
如果孩子在治疗小组中,组内孩子们的能力差异很大,那么治疗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6. 不做定期的进展评估
专业的治疗师会定期进行评估来追踪孩子的进展,和家长分享和讨论治疗计划。
这种评估对于确保治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7. 不提供专业报告
治疗师不定期为父母提供关于孩子进展的专业报告或报告显得不专业。
定期提供专业进展报告是衡量治疗中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8. 不选我们你孩子没救了:道德绑架
若你发现治疗中心的负责人或治疗师用道德绑架或不专业的言论对待你,建议你不要继续浪费时间。
例如,他们可能会说:
“如果你不立刻接受我们的治疗,你的孩子将无法得救。”
“不给孩子开始我们的治疗,等于剥夺了他的治疗机会,这对他是极其不公平的。”
9. 不舒服的感觉
任何时候, 如果你感到“不舒服”,相信你的直觉,去看别一间吧!
三比较 (限在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选择治疗中心时,父母应多加比较,不要急于求成,要选择一家他们认为合适且有良好口碑的治疗中心。
我个人认为, 在承诺接受任何治疗之前,至少应该比较至少三个中心为理想。
但我也了解,在资源有限的地区,家长可能会面临选择有限的情况。
总结
最后,希望这个六亲九不认三比较的原则,能够帮助您为孩子找到最适合的治疗中心,免于踏坑。